Views: 2133
|
Replies:0
|
三代留美学生的故事
By 章真 | 美国之音
|
OP
08/18/2018
纽约 — 来自重庆的蒋旻曦2016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学习。今年夏天,她获得了哥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对于下一步的打算,蒋旻曦没有太多犹豫。 她说:“我觉得当老师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些喜欢的东西。但是当老师大概还是需要一个博士学位,所以我会在哥大继续读下去。” 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位于曼哈顿中城。在这里执教的夏明教授1997年从费城天普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如果两人有机会面对面交流的话,夏明会全力支持蒋旻曦的选择。 他说:“我从事政治科学研究已经有30多年。我觉得美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一个拱顶石的作用。我觉得任何一个真是想做学问的人,真正想做教授的人,那么无论如何的话,我觉得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真是世界第一流的。” 夏明和蒋旻曦在纽约市相距不足5英里,但两人留学美国的经历则跨越了20多年。 佩姬-布卢门撒尔是美国权威教育咨询机构国际教育协会(IIE)的高级顾问。她在过去30年里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观察不同世代的中国留学生。 她说:“我觉得最大的区别是现在来美国的中国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美国的信息,他们很熟悉美国的文化。他们对于美国的预期在很多方面更加现实一些。他们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可能不像早先的留学生那么成熟。80年代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很多人已经三四十岁了。” 布卢门撒尔说,早期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几乎全部是理工科的,主要学习工程、计算机、物理等学科。现在,仍然有很多中国学生选择这些学科,但新来的留学生心态更加开放,商科可能在本科和研究生层面都是最热门的学科。但有更多人选择艺术、心理学、音乐等等。 画家严力居住在纽约皇后区。他是1980年代中期中国大幅放松自费留学后最早来美国的留学生之一。抵达纽约后的最初几个月,严力暂住在好友艾未未的公寓。1985年9月,即将就读普瑞特艺术学院的严力去学校面见导师并办理入学手续。导师的建议改变了他的留学轨迹。 他说:“他说,你作为一个艺术家现在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因为我不能说英文,是艾未未跟我一起去的。他就对艾未未说,严力应该先学英文。然后我们俩就很高兴,不用读了反而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不用付这个学费了。” 接下来的四个学期,严力在曼哈顿上东区的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苦读英文。身上的积蓄花完后,他依靠卖画、摄影、导游甚至帮人遛狗支撑学业。 1990年代初,口袋里揣着一百美元从上海来到费城的夏明对半工半读也不陌生。在中餐馆、图书馆和学校仓库的打工收入帮助他完成了学业。攻读博士的最初四年,他每个周末都要为一名教授整理花园。 他说:“当时不断地呕吐、吐黄水。现在我知道,其实我是对这些花草有过敏,但是当时不知道。就是以为我累了,结果每个星期我必须就要这样挣到钱,一个星期的饭菜就有了。” 即将在哥大攻读博士的蒋旻曦偶尔在校园里担任导游。她的朋友圈里几乎没人因为经济压力而必须打工。不过蒋旻曦说,每一代中国留学生都有自己必须面对的独特挑战。 她说:“我们这一代出来的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和父母的纽带和老一代留学生比可能会更独特一点。所以我们在选择回国或者留在这里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考虑,因为会觉得父母不能单独留在国内。” 纽约艺术家严力说:“其实我们对美国更了解,因为我们用日常困难和解决问题去了解美国。而他们在大学英文就学好了,家里给的钱,或者有奖学金。他们来到美国,但是对美国了解的深度,肯定不如老的这一代人。” 蒋旻曦计划在未来三四年里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去留,她并不急于决定。 她说:“我觉得以后回国也挺好。国内这几年发展的挺好,像环境这一块,国内这几年的研究经费要比国外多很多,而且国内也很重视这个问题。美国这边技术很先进,刚好在这边学完回去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用处。” 对于城市大学的夏明教授而言,何去何从的决定在踏上美国土地的一刻就已经作出。 他说:“在机场,我看到美利坚的国旗,看到蓝蓝的天和低低的白云,我当时就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国家。我永不回望。” 国际教育协会高级顾问布卢门撒尔说:“这个决定和两国经济有很大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如果你从美国拿到一个好的学位,在加上流利的英文,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可以游刃有余,中国是有工作机会的。” 距离纽约大约一小时车程的纽海文是耶鲁大学所在地。斯特林纪念图书馆位于该校主校区。从这座哥特式建筑的正门走进图书馆后向右转,人们会看到一间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阅览室门口摆放着一尊身着长衫的中国人铜像。他就是1850年进入耶鲁读书,被称为“中国留美第一人”的容闳。 国际教育协会高级顾问布卢门撒尔说:“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这是美中两国教育交流的真正开始。容闳随后又从中国组织了上百名幼童来到美国的寄宿学校学习。随后,我们的关系经历了很多变化。尽管美国和中国的政治关系跌宕起伏,但两国教育交流的走势却始终是相对积极的。”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自1978年中国政府恢复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以来,已经有超过146万名学生学者赴美留学。2007年后,留美门槛进一步降低。中国人赴美留学呈现井喷式增长,并在2014年首次突破30万人。 过去40年,中国人留美在学生年龄、人员构成、专业选择和就业方向等方面不断演变。但美国优秀的教育资源和顶尖的科研环境,则始终是吸引一代又一代中国学人来此深造,改写人生故事的首要因素。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