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1588
|
Replies:0
|
OP
03/20/2018
2017年11月9日,北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 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兑现竞选期间对华采取强硬贸易立场的承诺。 2017年,美国对华贸易争端立案总数增加到51起的历史峰值。今年以来,中美贸易战更是有一触即发之势。假如特朗普政府真对中国实施范围广泛的贸易打击,哪些领域最易受冲击?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美国步步紧逼 自2016年参选开始,特朗普就公开宣扬其强硬的对华贸易政策立场,他大选期间主张对中国进口货物征收高达45%的关税。去年11月在越南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他大肆指责中国进行“不公平贸易竞争”。同月,他在国会下属机构发表报告时,主张加强对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并购的监管,这导致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华为与AT&T分销协议等投资合作项目被叫停。去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罕见地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中美的经贸关系问题。 今年以来,美国在贸易上更是对中国频繁出击。2月28日,特朗普向美国国会提交了其任内首份贸易政策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激进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中,对华贸易政策表述颇为强硬。 3月8日,特朗普宣布从3月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施加25%和10%的关税,其中,加拿大和墨西哥被豁免,美国的盟友也可以与其谈判协商,而刚刚上任的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11日表示“只有中国不会被豁免”。 3月1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公布调查结果,称进口自中国的铝箔正在伤害美国生产商,这意味着,美国商务部将在近期公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铝箔征收高额“双反”关税,预计反倾销税率从48.64%至106.09%不等,反补贴税从17.14%至80.97%不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峰在1月表示,特朗普政府已经完成了对华经贸政策的调整。他指出,这种强硬的调整构成了双边贸易摩擦风险上升的政策环境,此外,中美贸易不平衡继续扩大、美国国内政治因素推波助澜、去年美国对华贸易调查立案数激增这三方面的情况,也使得美国今年加大对华贸易争端力度成为大概率事件。 特朗普为何如此强硬? 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日趋强硬不仅跟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有关,也是美国政府借施压来要求中国对美开放更多国内市场的一种手段。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马弘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特朗普对华贸易立场强硬的主要目的是为其中期选举做准备,政治上迎合选民,经济上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要减少逆差。减少逆差,一方面是要对共和党选民州的支柱制造业提高进口关税水平,减少中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就是要扩大中国从美国的进口,美国政府可能还是会更多地要求“对等”待遇。 中美贸易不平衡在继续扩大。201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有所回落,但2017年重拾升势。根据中国的数据,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2016年的2519亿美元上升到2801亿美元,增幅为11.2%。美国官方的数据则显示,逆差规模从2016年的3421亿美元扩大到3740亿美元,增幅为9.3%。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22%上升到2006年的30.1%,2017年进一步飙升至66%(美国数据)或者56%(中国数据)。 “美国政界和学术界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进口——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进口对美国经济就业等多方面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特朗普政府要继续执政、赢得中期选举,就需要对选民有所交代,因此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是可能的。”马弘说。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15日撰文认为,特朗普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施加关税最主要还是针对中国,但这“既跟中国未能成功减少过剩钢铁产能无关,也与中国没能停止对相关产业的补贴无关”。美国政府的真正意图在于,以关税为筹码,迫使中国放弃让美国企业对其转让技术。 美国可能的打击手段 除了最近针对钢和铝发起的232调查外,马弘认为,特朗普政府最主要的贸易武器应该是针对进口竞争产品的“双反”调查,针对知识产权违规的337调查,以及针对中国市场开放准入的301调查。 “‘双反’调查是美国最频繁使用的贸易武器。过去十年间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出口产品共发起76件反倾销调查和51件反补贴调查,分别占各自立案数的34.9%和46.8%,”马弘说,“2005-2015年间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出口产品共发起150件337调查,占立案数的33.3%。” 此外,马弘还指出,虽然美国最终没有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但是国企问题也会成为中美经贸谈判中的一个焦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对界面新闻表示,除了可能动用的关税措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国家安全等各类贸易救济措施,美国还可能采用更具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更严格的出口管制,以及更严格的双向投资审查(既审外资流入又审资本流出)。 据《纽约时报》15日报道,特朗普政府最早可能在下周宣布就“中国违反知识产权规定”一事实施一系列措施,可能的手段包括,至少300亿美元的关税、投资限制、收紧中国科研人员赴美签证,以及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请申诉。 哪些中国产业最易受冲击? 路透社14日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施加关税可能主要指向中国的IT产品、电子消费产品和通讯设备产品等。不过马弘认为,美国政府不太可能对来自中国的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施加高关税,相比之下,家具、玩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加征关税的威胁更大。 “从数据上看,美国从中国进口最多的前10种商品(按照HS 4位编码)占到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近40%,规模大概在1900亿美元,这10种产品就占到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近50%,”马弘说,“这些产品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电子类产品,比如手机、计算机、打印机,均以外商投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加工贸易为主,是国内附加值偏低的产品。以手机和计算机为例,外商加工贸易比例均高达90%,美国政府对这类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不大可能。另一类是家具、玩具和箱包,这些产品劳动密集度高,主要是内资企业生产,所以受到关税的威胁更大。”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了总价值4626亿美元的商品,较2015年有所下降,但比2006年增长60.8%,较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前增长352%。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大类依次为,电子机械(1290亿美元)、家具和床上用品(290亿美元)、玩具和体育设备(240亿美元),以及鞋类(150亿美元)。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美国商务部前驻北京公使杜大伟(David Dollar)此前曾建议美国政府,如果要对中国产生更大的影响,美国施加的贸易保护措施就应该超出单个进口产品,扩大到各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鞋类、服装、智能手机、电视和家电。 中国要不要强硬回击? 尽管中国商务部上个月宣布从2月4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但专家表示,鉴于美国是中国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中国针对来自美国的激进贸易打击措施进行强烈反击的可能性比较小,中国更可能主要采取合作态度,不过也不排除中国政府有针对性地“报复”美国某些出口产品和企业。 马弘表示,由于中国以出口导向为主,因此反制的手段并不多。“目前看,中国政府往往是采取对美国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实施‘双反’调查的方式进行反击。主要是一个跟随策略,不主动发起贸易战……强硬回击可能性较低,也不理性。应该还是以合作为主,比如说服美国放松其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他说。 马弘同时指出,中国可以对一些特定商品的进口进行调整和博弈,比如说进口飞机可以在波音和空客之间调整。 他还建议在贸易统计上从增加值角度来计算,并将服务贸易统计在内。“在服务贸易上,中国对美存在大量逆差,中国适度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一方面可以减少总体贸易顺差,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国内服务行业竞争、提高质量。” 卢峰也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称,面对美国的贸易打击,中国一是要主动调整缓解风险,引导中美经贸关系朝“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二是准备反制措施,可以选择部分进口量大、产地集中、影响敏感的行业产品来制定报复清单。 崔凡则指出,中国政府不会因为媒体放出的各种消息做出反应,而是会根据美国采取的具体措施做出回应。他认为,如果美国的措施损害了中国利益,中国政府是需要做出反应的。如果美国的措施是在WTO规则管辖范围之外进行,中国也应该采取WTO规则之外的措施作为回应;如果美国采取的措施违反WTO规则,中国应同时考虑在WTO发起争端解决。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出口总价值1156亿美元,较2015年下降0.3%,但比2006年上升115.4%,比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前增加503%,对中国出口占2016年美国总出口的8%。2016年,美国对中国最大类出口商品依次是杂粮、种子、水果(150亿美元)、飞机(150亿美元)、电子机械(120亿美元)、机械(110亿美元)和汽车(110亿美元)。 芝加哥投资咨询公司萨克斯证券调研(Zacks Equity Research)认为,中国可能对在华知名美国公司征税或发起反垄断调查,这种情况下,这些美国大公司的股价将受严重打击,其中波音、苹果、高通、沃尔玛、通用电气的股价面临很大风险。 崔凡援引美国政治学家阿克斯罗德(Robert Axelrod)的观点称,以牙还牙是促成合作最好的办法,但是反应过激也不好。阿克斯罗德曾说过,最好是“按照十分之九的程度以牙还牙”(return only nine-tenths of a tit for a tat)。“ 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制裁,中国应该反制,但反制烈度适当即可。”
0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