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s: 2866
|
Replies:0
|
OP
05/12/2017
在东南亚诸国中,新加坡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它本身是一个岛屿城邦,国土面积不过718平方公里,人口亦只有不到600万,可谓是弹丸般的存在。但其地理位置却十分优越——其扼守马六甲海峡南入口的咽喉,是整个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最具经济和军事价值的港口要塞。 对任何一个觊觎东亚板块的大国来说,掌握了新加坡,就等于控制了这一板块的海上生命线。 而对中国人而言,新加坡还有一份别样的亲切——它是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唯一的华人国家。 至关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文同种的血脉联系。中国在国家崛起,努力构建东亚新秩序当下,寻求新加坡的配合似乎是顺理成章,新加坡亲近中国更应理所当然。 但事实却截然相反。 世界各主要国家和中国建交时间对比图 在中国谋求东亚主导权的过程中,新加坡不仅不愿配合,反而心怀反感。 虽然限于自身实力,其从不与中国正面冲突,但在区域政治中,它却在暗中屡次三番的给中国添乱。甚至,新加坡还主动接纳美军基地的入驻,千方百计的阻扰中国构建东亚新秩序的努力。 别的国家排斥中国或可理解,为什么同为华人,自身实力又微不足道的新加坡也对中国心怀戒惧?我们依然从历史和地缘角度来分析。 新加坡地缘示意图 新加坡位于中南半岛延伸带——马来半岛的最南端,与中国本土相距约6000公里。虽则距离遥远,但由于其地处中国与印度洋往来咽喉,又是天然良港,故早在海上贸易繁荣的宋元时代,这里便吸引了不少中国海商驻泊。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随着西方文明的东进,东南亚逐渐为葡、荷、英等国控制,新加坡也落入英国之手。 不过伴随着东西方贸易的日趋红火,其海上贸易中转站的特殊地位,仍吸引了大量中国商人前来。 由于新加坡与欧洲相隔遥远,西方虽可凭军事力量将其占领,却不可能大规模人口移民,马来土著文明又极为落后,对新加坡贸易中转站的价值无法利用,故久而久之,政治上最为弱势的华人,竟然成为这个弹丸小岛的主要居民。 二战过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英国殖民难以为继。在民族自决成为国际潮流的时代背景下,新加坡于1963年举行公投,成功脱离英国统治。 但摆脱英国,并不意味着新加坡就此独立。实际上,作为一个城邦小岛,新加坡完全不具备独立成国的基本条件。且不说没了英国保护,其无力抵抗任何军事入侵;甚至连淡水和粮食这样的基本生存资源,都仰赖马来半岛的供给。正因为如此,刚刚脱离英国的新加坡,立即与占据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的马来民族一起,组建了马来亚联邦。 由于新加坡岛屿本身就是马来半岛的延伸,这种结合在地缘关系上无疑是合理的。但在民族构成上,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却与马来民族占主体的联邦其他部分截然不同。这种民族、文化上的差异,使二者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而当时的国际环境,更加重了二者之间的隔阂。 60年代的东南亚,国际共运如火如荼。由红色中国发动的输出革命,对东南亚本土政权造成严重威胁,位于马六甲海峡两岸的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均被这场革命深度波及。 由于同文同种的关系,东南亚的红色革命,大多以当地华人为主力。这使得这场基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引发的冲突,又不可避免的带上民族色彩。 这对新加坡人来说当然不是个好事。本来,新加坡地处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夹缝之中,又是个弹丸之地,根本不是这两国的对手;再加上新加坡本身是贸易枢纽,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对中国的红色意识形态并无太大兴趣。基于这两点,新加坡完全没有参加红色革命的动机。 但当这场意识形态革命变成华人与马来人的民族冲突后,新加坡华人的处境便尴尬起来。如果中国的实力真的够强,能荡平东南亚倒也罢了。但当时的中国空有输出革命之能,却无掌控局势之力,这样的局面下,新加坡不可避免要遭受池鱼之殃。 在华人普遍受排挤的背景下,新加坡于1965年被赶出马来亚联邦。 这是新加坡历史上最戏剧性的时刻。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建立时的欢天喜地截然不同,留在新加坡人脑海中的建国记忆,是李光耀痛哭流涕的走出马来亚议会大楼。这种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建国史,正是当时新加坡窘迫处境的真实写照。 李光耀 如果从表面上看,马来西亚此举有些不合情理。毕竟新加坡虽小,战略位置却极为重要,20世纪60年代的马来西亚政治精英,不可能不明白抛弃此地,对自己是多大的损失。 不过结合时代背景,马来西亚此举应另有深意。鉴于新加坡为华人主导,对马来民族占主体的马来西亚而言,对其整合无疑十分困难。加上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来族有强烈排外意识;而建国初期华人在马来亚联邦中的人口比例已达四成,并控制国家经济,影响力远胜于马来族土著;再考虑到马来亚联邦的西式民主选举制度,如果新加坡继续呆在马来亚联邦中,该国很可能成为华人执政的国家——这是马来族不能接受的。 将联邦中华人比例最高的新加坡驱逐出去,剩下部分中华人的比例将大幅下降,便可以避免国家被华人主导。 当然,从长远看,马来西亚也未必打算永远放弃新加坡。一方面,马来族控制的马来西亚,华人的生存空间将被限制;另一方面,加上穆斯林远高于华人的生育率,马来族在国家内部的人口比例会不断攀升。 而反观新加坡。由于生存资源仰赖马来半岛供给,又身处马来西亚、印尼这两个马来族穆斯林大国包围之中,生存环境将大幅恶化。只待条件成熟,马来西亚完全可以再切断对新加坡的供给,引发它的内乱。等到华人在内耗中元气大伤,马来西亚再来收拾残局,便可轻松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条件。 自身格局的限制,决定了新加坡并非不愿意加入马来西亚。但如果这种合并,是以严重牺牲当地华人利益为代价,那无疑是不能接受的。可是离开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又难以独立存活。这种两难下,新加坡似乎濒临绝境。要想挽救自己的命运,新加坡的救世主只有一个——美国。 对新加坡而言,得到美国这个在东南亚占主导地位的超级大国的支持,足以让马来西亚不敢心生邪念;而美国与新加坡相隔万里,也不可能对其领土主权有觊觎之念。 对美国来说,作为一个东半球国家,海洋霸权是其控制全球的根本;特别是对海上交通枢纽的控制,则是维持海洋霸权的基本条件。而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控制一个被异族包围的百万人口级小邦,远比应付千万人口级的伊斯兰地区大国要容易的多。 新加坡有卖的本钱,美国有买的理由,两者一拍即合。有了美国的保护,新加坡不仅没了亡国之忧,并赶上旋即开始的全球化浪潮。通过对自身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新加坡一跃成为东亚最富裕的国家。 而到21世纪,局势逐渐起了变化。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在东南亚,乃至整个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逐渐受到了威胁。而新加坡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 美国之所以能保护新加坡,是因为他有能力实现对东南亚的掌控。一个无法在该区域立足的势力,其再怎么强大,对新加坡也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现在美国依然是东南亚秩序的维护者,但随着中国取而代之的可能性不断增大,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似乎也应有调整。 如果按照常理,新加坡此时最好的办法,应该是两头讨好才对。毕竟至关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加坡只要想卖,卖美国和卖中国都是一样的——只要所认老大能掌控东南亚局势就成。甚至由于其华人国家的基因,决定了他与中国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两头卖乖,谁赢跟谁,这才是弹丸小国的生存之道。 但事实却是,新加坡坚决站在美国这边。进入新世纪后,新加坡陆续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吸引美军直接入驻。而对中国,虽则二者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新加坡从中受益匪浅;但在政治上,新加坡却一直心有排斥——他不仅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公开对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扩大表示担忧和疑虑,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事关中国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地区,新加坡更不惜暗中捣乱,让中国恼火也在所不惜。 新加坡这是吃错药了么?虽说现在东南亚仍是美国主导,新加坡谈变节为时尚早。但也没必要直接跟中国过不去——虽说新加坡的华人基因,决定了中国即便成功上位,也肯定不会对其报复打压;但对掌权的李家,以及他们的人民行动党,中国要清除他们简直轻而易举。 当然,这一切自有原因: 首先是从睦邻的因素考虑。东南亚的小国们,对中国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而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输出革命,更加重了这一感觉。 新加坡是华人国家,周围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受过输出革命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自然怕遭池鱼之殃——中国家大业大,就算输出革命失败,也不用担心被报复;但只有弹丸小岛的新加坡,可受不了马来、印尼的冲击。一旦新加坡与中国走近,二者的血脉关系肯定会引发马来、印尼的恐慌。 新美关系同样不允许中新走近。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当下,与中国有血脉关系的新加坡但凡流露出对华好感,都会引发美国的疑虑。这对靠美国保护的新加坡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当然,如果中国真的能掌控东南亚局势,那马来、印尼、甚至美国的想法,对新加坡都没有意义。但实际情况是,直到现在,东南亚依旧属于美国势力范围,中国所扮演的,只是个挑战者的角色而已。而新加坡又位于中南半岛的最南端,与中国相隔万里——真要被邻国和美帝报复,中国基本上帮不了它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和中国拉开距离,甚至表现出些许敌意,有利于降低邻国和美国的疑虑,符合新加坡的现实利益。 而即便抛开现实因素,从国家长远利益来看,中国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对新加坡更是有弊无利。 新加坡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归根到底还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正因为它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又是天然良港,新加坡才能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金融等高端行业,使国家一跃进入现代化。没有这个先天优势,哪怕新加坡人人是李光耀,也只有徒唤奈何的份。 而中国对东南亚的主导,将严重动摇新加坡的航运中心地位!之所以如此,是中国拓展地缘影响力的方式决定的。 现在的东南亚,由美国势力主导。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文明国家,海上霸权根深蒂固,中国则自古就是典型的大陆文明国家,虽然近代以来不断转型,但要想在海上抗衡美国,依然力有不足。 但如果是陆上发力就不同了。如果中国以云贵、两广为依托,以陆上推进的方式逐步扩大自己对中南半岛的地缘影响力,这对本土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来说,是难以阻止的。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开美国的海上优势,而且由于东亚大陆对中南半岛的天然地缘压制,这种陆路推进更加容易,所形成的地缘影响力也更加稳固。 由于中南半岛是东南亚的主体部分。一旦其为中国势力掌控,美国再想在此区域立足便十分艰难。即便美国最后能保留些立足点,但影响力也十分有限,东南亚被中国主导也就水到渠成。 现实中的中国正是这么做的。通过泛亚高铁和中缅尤其管道等建设,中国不断加强与中南半岛的地缘联系;而经济上,中国也有意识的将部分低端产业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中南半岛国家,构建由自己主导的经济合作圈。 中国与中南半岛联系的通道 随着中国与中南半岛联系的紧密,尤其是各项交通设施的陆续建成,马六甲海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将大幅下降——将中东、非洲的油气、矿石运到缅甸、泰国,再经铁路、管道等运至中国,这在距离上,比经马六甲海运要缩短许多;而中国将工业品运往西方亦是如此。如果设想中的克拉地峡成为现实,马六甲的地位还将进一步下降。 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地缘关系,决定了中国这些陆上线路的掌控,远比对马六甲海峡来的牢固。所以,以中南半岛为支点,削弱马六甲海峡的地位,这不仅仅是中国针对中美博弈的阶段性做法,更是符合中国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需要的长远战略。 但这对新加坡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马六甲海峡是新加坡繁荣的基础,一旦其交通枢纽地位被削弱,新加坡赖之生存的航运、港口、金融等支柱产业,都会随之大幅萎缩。 但如果东亚秩序由美国主导,则就要好的多。作为太平洋彼岸的海洋文明国家,美国当然不会在东南亚推行以陆代海,马六甲海峡的地位也就得到了保障。 尽管新加坡与中国血脉相连,但在涉及该国根本利益的关键问题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而且几乎不存在调和的空间!既然如此,基于自身利益考虑,新加坡的亲美厌华,也就顺理成章了。 内容:综合自中国国家地理 、世界华人周刊等 地图 :@我就是个画地图的 @我是羊皮鼠 投稿:support@pavatar.us
0
0
|
|